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中国插上双翼——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冯如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20:47: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王喜平 ●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者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公司之创办者
冯如,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冯如出生在广东省恩平县莲塘乡杏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8岁开始就读于私塾,他聪慧好学,悟性又强。他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尤其是《封神榜》中辛环和雷震子两个飞人在空中大战的神话事故,“四翅在空中,风雷响亮冲”的空中大战,使他着了迷,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飞天。因为家贫,冯如只读了几年书便辍学放牛。他生性好动,心灵手巧,有空便常常自己动手制作车船和风筝等玩具。他曾经制作了一个特大风筝,吊着两个小水桶,放到几十米的高空,一时成了奇闻,传遍乡里。 1859年,腐败的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当时年仅12岁的冯如也因家境窘困,不得不挥泪告别父母,随伯母的胞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冯如到三藩市后,经乡亲介绍,在耶稣教会做童工,后来又到纽约的一家船厂当学徒工。1898年,年仅15岁的冯如奉父母之命回国,与本村姑娘梁三菊结婚。翌年,他又辞别了父母妻子赴美国纽约的一个机器工厂做工。在美国,他目睹了美国先进工艺,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此后,他开始了顽强的读书学习,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了36种机械原理,还发明了抽水、打桩等一些实用的机器。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揭开了世界航空历史的新的一页,冯如深受启发。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冯如愤怒万分。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了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微特足以固吾固,且足以摄强邻矣!”、“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上述言论表明,他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并于1907年9月集资在美国旧金山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其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美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是海外侨胞开办的第一家飞机作坊,开创了中国人研制飞机这个前所未有的事业。

冯如飞机(曾于1909,9,21首飞成功) 为了研制飞机,冯如翻阅了许多航空书刊,对著名飞机设计师的设计资料进行认真研究。他特别注意观察鸟类的飞行,从中探索飞机制造与操纵的技术。这时家乡父母多次来信要他回乡团聚,冯如复信婉言劝慰,并毅然宣布:“飞机不成,决不归国!” 经过两年的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可以载人的动力飞机,从而跻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这架飞机称为“冯如1号”,该机采取了三翼面气动布局,机身前面安装鸭式升降操纵舵面,后面配备水平翼和方向舵;主翼为双翼式,翼展7.62米,两翼面的翼端之间,设有一对副翼;飞机的动力装置为一台6马力的气冷式内燃机;机身下面的起落架,有四个机轮。 1909年9月21日傍晚,在奥克兰附近的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圆形山丘进行试飞。冯如亲自驾机迎着强风起飞,升至4.5米高,环绕一个小山丘飞行一圈,试飞航程达884.67米,是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试飞飞行距离的三倍多,显示了他的飞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下光辉的第一页。 但是,由于装配上的失误(螺钉拧得过紧),冯如这次试飞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当飞机飞行了约20分钟之后,螺旋桨机轴突然断裂,飞机失速坠落,尾部机轮与崎岖不平的地面碰撞,冯如被抛出机外,幸未受伤。 这一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中国也因此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赢得了光荣的一席!美国“旧金山观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为题,报道了冯如制造飞机的经过,并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冯如并没有因为“冯如1号”的事故而失去信心,1909年10月28日,冯如联合黄梓材、刘一枝、朱竹泉等人,把广东制造机器厂改组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股东67人,股金5875美元。在研制第二架飞机的过程中,由于飞机重量问题,飞机一直飞不起来。为此冯如费尽心血,攻克一个个难关,进行了多次试飞,终于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 1910年10月,美国人在旧金山举办“国际航空飞行比赛”。冯如驾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比赛,冯如的飞机以211米的高度、时速105公里、飞行32公里的成绩,超过所有参加比赛的飞机,夺得比赛第一,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 1911年1月冯如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称为“冯如2号”。 该机采用尾翼在前的鸭式布局以及三点式起落架,其翼展14.8米,机长18.29米,重187千克,发动机为寇蒂斯V型8缸发动机,功率55千瓦,最高设计速度96.55千米/小时。 1911年1月18日,冯如驾驶着“冯如2号”飞机,在奥克兰市约翰斯街尽头的艾劳赫斯特广场进行试飞。飞机在地面滑行了约30.5米,即凌空而上,升至约12米高,环绕广场飞行了约1600米后,向海湾方向飞去,然后返回,徐徐降落在起飞的广场上,飞行历时4分钟。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飞行,冯如的助手们一齐拥上去向他祝贺。1~2月期间,冯如驾驶飞机在海湾多次环绕飞行,其最高时速为110千米,飞行高度达200余米,航程达到35千米。 1911年1日31日至2月5日期间,孙中山先生曾在旧金山逗留,向华侨宣传革命,闻讯曾亲至奥克兰参观冯如飞行,赞赏不已,还向冯如宣传救国思想,多加勉励。冯如因此决定回国投身革命运动,还准备在国内发展飞机制造事业。3月22日,冯如谢绝了美国人的邀请,与助手乘船回到了阔别16年的家乡。他从国外带回了两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同时,还把在国外筹备好的机器制造公司也搬回祖国,在广州燕塘设厂,从事机器和飞机制造,这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如投身革命,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为了让飞机尽快参加战争,冯如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装配出一架拥有一台8汽缸的活塞式发动机的双翼飞机。这是中国国内自制的第一架飞机。广东成为中国航空的发源地,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 1912年8月25日,为了向中国人民展示飞机这一新生事物,冯如在广州燕塘公开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自己驾驶自制的飞机在中国领空上的第一次飞行! 那天风和日丽,前来参观者甚众。冯如头戴飞行帽和防风镜,脚穿长筒靴,与观众见面。他先向到场的各界人士介绍情况,包括飞机如何利用、如何制造、如何驾驶等内容,听者无不鼓掌称善。接着,冯如熟练地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高约36米,东南行约8千米。当时飞机运转正常,操纵自如,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但冯如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坠地,机毁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年仅29岁。在弥留之际,冯如对助手讲清了失事的原因,并告戒同仁:“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表现了一位飞行家大无畏的气概。 冯如牺牲后,广东军政府陆军司令下令表彰冯如首创中国航空事业的功绩,又按陆军少将阵亡例拨款抚恤其家属,并将事实宣付国史馆。广州各界纷纷举行追悼会,当时中西报刊亦迅速报道冯如失事消息和评论盛赞中国飞行家冯如的丰功伟绩。 冯如遗体葬于黄花岗,墓碑正面篆刻“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君之墓”,背面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优照少将阵亡给恤”的命令,两旁刻冯如墓志铭。198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重修冯如墓陵,并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县人民政府也在冯如故乡建纪念馆,以为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4-27 16:23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