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国粹"切腹"起源于中国?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5 13:15: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注意到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刳腹”并与日本的“切腹”放在一起考虑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学者加藤彻。胡发贵在《“刺腹”在中国》一文中,立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也大胆地提出日本切腹的源头在中国的见解。

切腹(seppuku),日本也称之为“割腹(kappuku)”、“屠腹(tofuku)”、“腹切(harakiri)”,在中国常被意译为“剖腹自杀”。乃是用短刀切开腹部以自杀的手法。一般认为起始于日本的平安时代、成形于镰仓时代、盛行于中世及近世。切腹起先并非特限于武士,但随其仪式化及荣誉化,便在近世作为一种特别对武士施行的“闰刑”而与武士道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是故历代学者在研究切腹时,常借武士道来进行说明;反之在论说武士道时,也常引切腹作为实例。
关于切腹的起源,学界说法很多。
从肯定“武士道”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切腹现象的研究者,多认为切腹乃日本之国粹,源于日本原始信仰。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新渡户稻造 (1862~1933年),他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第四年,挟已跻身列强的日本国之国民的自豪感,用英文在美国出版了《武士道:日本之魂》一书,对武士道及切腹自杀充满了褒美之辞:“在日本人的心中,这种死法(指切腹)是与最高尚的行为和最动人的哀伤联系在一起的……切腹者的德行、伟大与安详,赋予切腹之举以崇高性……切腹之所以被日本人接受,还与古代的解剖学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腹部是爱情与灵魂安放之所。”(曹立新译:《日本四书·武士道》,线装书局,2006年版)而自己也按照古礼施行了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生前在向英国记者解释日本切腹仪式时也称:“我无法相信西方的原罪,因其不可见。但在封建时代,我们相信罪恶潜驻于我们身体的内部……这种自杀方式是日本独创的,任何外国人都无法模仿炮制。”([英]H.s.斯托克斯著,于是译:《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
与这种“赞美论”相反,1945年日本二战的惨败使他们开始对战前的信念一一检视。关于切腹,从反省战时甚嚣尘上的“武士道”为出发点,对其起源解释得最富异彩的恐怕当属小说家及历史学者八切止夫(1914~1987年)。他认为既然用一根木棒作为刑具的磔(harituke)刑古语叫“八付(hatituke)”(《切腹论考》,日本中央公论社,1970年版),那么由此推想“腹切(harakiri)”也应可称之“八切 (hatikiri)”(付tuke在日语中是贴近、挂上等意,受磔的人腹部贴近刑具,八切止夫大概由此而想到)。而这个“八”是在记纪神话中被倭建命消灭的八十枭、被素盏鸣尊杀死的八歧大蛇的“八”,这个“八”是被征服的日本原住民的称号。因此切腹的行为从未见于公家的贵人,切腹者都是流徙者苗裔的乡下武士,是所谓的“地下武者”(指不允许上殿,五位以下的武官)。八切的这种观点虽然缺乏证据,但他却直觉地捕捉到了切腹这个现象背后的“统治者的手”—— 从记纪神话中的素盏鸣尊、倭建命到公家的贵人,以至战前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的反动政府,统治者与切腹习俗的发生、流行有着莫大关系。
注意到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刳腹”并与日本的“切腹”放在一起考虑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学者加藤彻(1963~)。他在《怪力乱神》一书中,虽然认可切腹乃日本独特风俗的说法,但又注意到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自杀行为。他列举《吕氏春秋》中的“弘演纳肝”,《后汉书》中的戎良,《旧唐书》中的安金藏等人切开肚腹露出内肚的例子,认为中国虽有类似的切腹自杀,但与日本之切腹关系不明。稍早胡发贵在《“刺腹”在中国》一文中,立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大胆地提出日本切腹的源头在中国的见解(《寻根》1999年第6期)。他写道:“除去女神剖腹的神话传说外,在日本最早见诸史籍的剖腹事件,发生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而此时正当中国唐、宋之际。这种巧合,不能不令人猜想,日本的‘切腹’与遣唐使带回的‘唐风’有关。”
最后他又对中国的“ 刳腹”与日本的“切腹”具体实施做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虽然中、日两国对剖腹自杀的指称有异,但其底里,却是相近的……日本的‘切腹’,从其‘立腹 ’、‘坐腹’、‘先腹’、‘论腹’等名称来观察,确实是大大丰富了剖腹自杀的内容,但追本溯源,恐怕这只是青出于蓝而已,其根由则是中国古代的‘刺腹’。 ”
中国古籍所载刳腹自杀,最古、最著名、影响也最大的当属载于《吕氏春秋·仲冬纪·忠廉》的“弘演纳肝”,具体记录是:“卫懿公有臣日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裸。’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看这个记载,故事应该发生在春秋时代(前660年),《吕氏春秋》一书传为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纂,那么成书时代应该是在战国末年(前239年),相距400余年,但考虑到《吕氏春秋》并非吕不韦的门客新撰,而是汇总了战国以来的史料及诸子百家的作品,进行了一番改造后汇编而成的,其记录虽免不了加工,但恐离历史真实尚不遥远。至汉,这件事也记录在传为儒者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以及刘向的《新序》、王充的《论衡》中。明末冯梦龙在所编的《东周列国志》中将此事写成了一节小说,即第二十三回《卫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兴兵伐楚》。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张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航空论坛 ( 渝ICP备10008336号 )

GMT+8, 2024-12-23 04:43 , Processed in 0.02300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MinHang.C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