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1947年4月始与吴石见面的中共上海局一、二把手刘晓、刘长胜,均无“刘栋平”的别名,而且在时间、组织关系上都非事实。由此可见,吴石将军被捕以后千方百计的隐蔽实情和自己的身份,他伪托自己是1949年2月接触中共便是一种托词。这样既尽力减轻责任也通过减少与中共联系的时间以保护同志。显然,中共明白与吴石的关系于1947年建立,而吴石自承为1949年,这则公开的信息已经使当时的中共知道被捕后的吴石肯定向敌人隐蔽了真实情况。 潜伏起始时间的隐匿 “余则成”的潜伏始于抗战后期。吴石则从1947年后接受中共领导 关于吴石为中共进行情报工作的起始时间,此前有过其它说法。吴仲禧1983年文章中说到他1940年与辛亥革命时的好友吴石重逢时自己已秘密参加了中共,而“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服务。吴仲禧到南京后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挚友,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李见了吴石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为把情报尽快送出,他托病回南京就医,赶到上海把上述情报向上海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潘汉年作了报告。此说暗示吴石在1948年已自觉为中共工作,实际上此时吴石已在一年前单独与中共建立了联系,为吴仲禧提供搜集情报的便利也是一种暗中配合吧。 吴仲禧认为,吴石“暗助中共开始于1948年春夏之间”。他回忆道,1949年6月,吴石去台湾之前他们见了最后一面。吴石说:福建绥靖公署已经结束,他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次部次长,要到台湾去。吴仲禧请他考虑,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吴石则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这段记录说明,1937年已秘密加入中共的吴仲禧至迟到1949年6月已知吴石是同道,不过此前并不属同一秘密系统的“二吴”各在意会之中也未可知。 吴石被捕后一直称自己是一年前才开始为中共工作的。 关于“吴石案“的最早的公开报道是1950年4月8日在香港的国民党刊物《新闻天地》上发表一篇长文,由“吴石案”的承办人李资生署名。李资生的纪录是:“吴次长自承向共党靠拢的时机,是在1949年的2月间。当时,蒋总统已经引退,李代总统则在倡导和平,并且正与中共进行谈判,他认为当时的政治局势是非常混乱的,究竟前途如何,谁也弄不清楚,大家都认为共产党一定会成功,他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就糊里胡涂地和共产党发生了关系。他自己却辩解说:‘这种事情,在当时是很普通的。我相信有大批的政府军政官吏,都和我一样的走上这条路去,政府的政策既是求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和共党联系呢?’” 国民党方面还有资料显示,吴石称,1949年4、5月间在沪与中共华东局干部刘栋平会面,刘希望吴能提供军事情报,不过不久解放军旋即渡长江,吴赴福建就任绥靖公署副主任,与中共党人失去联系。然而,解放军很快就席卷整个东南沿海,吴转香港来台,在香港时又与刘栋平取得联络,吴同意来台后收集军事情报。 查1947年4月始与吴石见面的中共上海局一、二把手刘晓、刘长胜,均无“刘栋平”的别名,而且在时间、组织关系上都非事实。由此可见,吴石将军被捕以后千方百计的隐蔽实情和自己的身份,他伪托自己是1949年2月接触中共便是一种托词。这样既尽力减轻责任也通过减少与中共联系的时间以保护同志。显然,中共明白与吴石的关系于1947年建立,而吴石自承为1949年,这则公开的信息已经使当时的中共知道被捕后的吴石肯定向敌人隐蔽了真实情况。 螺洲镇:地灵人杰之地 “余则成”大约是冀南太行山区地方的人,而吴石生于福州很著名的地方 吴石(1894—1950年)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
(图六)螺洲镇卫星地图
这螺洲镇是个小地方,但却地灵人杰好生了得。螺洲清代属福建省闽县,民国合并侯官称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会福州的东南部,距城区七公里,是南台岛边上螺女江中的一块江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多。也就是说这个小镇地理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今日螺洲镇的行政面积也不过6平方公里)。明至清,螺洲仅店前、吴厝、洲尾三个村,三村沿江筑屋,聚族而居,文物如林,代有名贤。吴、陈、林三姓不足千户人家,中进士者27人、举人101人、武举11人。著名人物有:吴复任明洪武间的工部右侍郎,陈若霖任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宝琛为清末代皇帝宣统的“太师太傅”。陈氏一门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民国时期有国民党上将陈长捷等18位高级将领。当今有经济学家陈岱孙,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双院院士严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田昭武,力学专家陈篪,前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等等。当然,今天的螺洲人更记起了中共潜入台湾的“密使一号”、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2007年下半年,吴石的故乡福州市有关部门提出了在仓山区螺洲镇创建“吴石烈士纪念馆”的建议,据说现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螺洲镇的人文兴盛与这里重视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镇上有建于南宋末年的孔庙,建于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的灵山寺,有清代陈宝琛所建五楼——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洲尾村的观澜书院创于清朝。 吴石1894年农历8月15日出生于螺洲乡一个“累世寒儒”的家庭。少年就读于富有维新色彩的福州开智学堂、榕城格致书院时,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孙中山反清起义的壮举。辛亥革命爆发,17岁的吴石投笔从戎,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1913年春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5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与白崇禧、黄绍竑、张治中等是同期同学。
|